close
獨立電影時代
The Independent Filmmaking
美國獨立電影是指沒有好萊塢大型電影公司投資製作的低成本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 60年代中期。歐、日等外國藝術電影吸引了青少年的電影市場 。美國境內也因此出現一批專門拍攝實驗 (Experimental) 與前衛 (Avant-garde)電影的藝術家。這些外國電影與美國實驗前衛電影都不受電影製作守則的約束。60年末期, 好萊塢開始僱用新好萊塢世代導演;但也有導演選擇遠離好萊塢,以繼續創作電影,這些人責備歸類為獨立導演。不過在新好萊塢崛起時期,大型片商與獨立電影之間非常難以定義。
特色
- 主攻年輕人的反文化電影; 又稱非傳統生活風格的〝青春電影 Youthpix〞
- 多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為基礎的劇情
- 持續開發新的影像技法與說故事技巧(跨越類型/ 實驗敘事結構)
- 沒有嚴格分際的表演風格
- 劇本與旁白非常創新且天馬行空
獨立電影導演群
- 丹尼司霍普 Dennis Hopper : 逍遙騎士 Easy Rider , 1969
- 勞勃阿特曼 Robert Altman : 漫長的告別 The Long goodbye, 1973 / 納許維爾 Nashville, 1975/ 外科醫生 M*A*S*H, 1979
-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1977 / 曼哈頓 Manhattan, 1979 / 漢娜姊妹 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5
- 大衛·林區 David Lynch: 橡皮頭Eraserhead, 1977 / 象人 The Elephant Man 1988
- 吉姆賈木許 Jim Jarmusch: 天堂陌影 Stranger than Paradise, 1984
- 柯恩兄弟 The Coen Brothers:巴頓芬克 Barton Fink, 1991
獨立電影與日舞影展的關係
1981年,勞勃·瑞福成立日舞機構(Sundance Institute)。 在1991年,正式地改名為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以勞勃·瑞福主演的《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中的角色「日舞小子」為名。日舞影展放映許多獨立電影工作者的作品,並吸引片商購買影片。多部獨立電影與導演因而成名(如凱文史密斯的瘋狂店員 clerks, 1994 及 昆汀塔倫提諾的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 1994)。 90年代末期之後, 獨立與大型片商電影兩股趨勢快速合併, 越來越多大片場開始控制獨立製片的通路。美國獨立電影越來越賣座,不過也越來越受商業考量所限制。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