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大量勞工階層電影 : 五十年代正是大戰結束,世界秩序重整的時期,君主立憲的英國階級分明,使新興的中產階級無法融入上流社會;殖民地帝國的崩潰;社會不公、貧富懸殊、馬克思主義的興盛等,使新一代對社會有種種不滿,電影作品便寫實地描繪出社會的種種問題,向保守社會「宣戰」。
「自由電影」(Free Cinema 1956 ~ 1959): 以工人階級為主要角色,創造了一 個具有階級意識的「憤怒青年」 (angry young man)風潮,強調工人的貧困,維持家計與自尊的困難,以及社 會理所當然的殘酷無情, 成為英國電影一項重要傳統, 傳承義大利寫實主義電影特質
英國新浪潮 ( 1959 ~ 1963): 法國新浪潮描繪的是浪漫,英國則是現實的無奈。
【如此運動生活 This sporting life 】
英國電影處境
紀錄片學派和自由電影運動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英國電影獨特的特徵,但卻無法挽救英國電影面臨的困境:創作題材的枯竭、電視的興起、美國影片的衝擊使英國電影徘徊在谷底”。
經典英國電影與導演群
肯洛區(Ken Loach)
「一旦我們敢於說出歷史真相,也許我們就敢於說出當下的真相。」
【凱西回家】
(希區考克 Hitchcock)
(大衛連David Lean ) 【阿拉伯的勞倫斯】
(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 )
【發條橘子】
(丹尼鮑爾Danny Boyle)
【猜火車】
【貧民百萬富翁】
【舞動人生】由史提芬·多爾Stephen Daldry執導
〈《時時刻刻》、《為愛朗讀》導演〉
1. 影片也觸及到八0年代英國礦工的罷工事件。創作者對社會的關注,寬容的人性態度,以及節制卻動人的情緒掌控力,讓這部電影甜美之餘,仍保有它的觀察力與敏銳度
2. 挑戰了大多數人對「性別」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