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工業

Hong Kong Cinema 

 

60s 港式動作片的起源

1960年代邵氏電影公司在邵逸夫的大力經營之下蒸蒸日上。邵氏底下的導演群順利推出一種新型、蘊含哲學思想的賣座動作電影 : 1963年,胡金銓將邵氏電影注入文化要素(中國文學、繪畫、哲學等傳統興趣)。胡喜歡在電影中表現武士角色的尊嚴與孤獨感。電影不僅參雜京戲的武打動作、黑澤明的武士道,還帶有義大利式西部片及詹姆士龐德般的演員特色。

 

胡金銓: 龍門客棧 1967  / 俠女 1969  (對後來的東方武俠片產生極大影響)

 

70s 明星制度的興起

70年代製作人鄒文懷製作了兩部由李小龍Bruce Lee主演的武打片( 唐山大兄 The Big Boss, 1971 / 精武門 Fist of Fury, 1973),導演將武打風格加以簡化著重在演員個人風采。之後,香港武打影星成龍Jackie Chan以李小龍以及巴斯特基頓作為模仿對象,在寫實風格的動作片中加入了喜劇色彩。〝明星制度〞Star system 因而對香港電影走向產生極巨大的影響力

 

70年代中期的香港電影也迸出現代主義的火花。唐書璇的董夫人 The Arch , 1970 :聘請薩爾吉雷的御用攝影師Subatra Mitra執掌攝影工作,深刻幽雅的影像風格在當時顯現出少見的深度與感傷力。

 

80s 東方好萊塢 (香港電影的復興)

80年代開始,徐克對於70年代具有哲學意味的電影不感興趣,意在製作通俗化的超級鉅片,用新奇的技術和電影語言吸引一般家庭觀眾,成為西方和東方動作片交流的媒介,也為香港電影開創了新的時代。

 

徐克作品集

蝶變 1979 / 地獄無門1980 / 上海之夜1984 / 鬼馬之多星 1981 /新蜀山劍俠傳 1983 / 刀馬旦 1986 / 倩女幽魂 1987 / 笑傲江湖 1990 / 黃飛鴻 1991

 

90s 香港電影的寂靜時刻

90年代。王家衛對於與現實脫節的武打片毫無興趣。電影透過Dead Time寂靜時刻的手法描繪漂泊孤獨的存在主義者。一開始幾乎以即興方式拍攝,劇中角色類似法國的Cinema du look。與澳洲籍的攝影指導杜可風合作,透過近乎無政府主義的工作方式,使電影呈現毫無章法的華麗。是香港強大的武打電影工業之外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王家衛作品集

阿飛正傳  1990  / 重慶森林 1994 / 春光乍現 1997 / 花樣年華 1999 / 2046 , 2004 / 我的藍梅夜 2007

 

其他經典導演

吳宇森 變臉 1996 / 袁和平 駭客任務 2000 / 杜琪峰 PTU 機動部隊 2003 / 陳可辛 金雞 2002 (監製) &投名狀 2007  / 周星馳 食神 19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ovie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